nEO_IMG_【紅小丑】白條雙鋸魚(Amphiprion frenatus)5.jpg
學名:Amphiprion Frenayus
中文:白條雙鋸魚
俗名:紅小丑、Red tomato clown
深度:1~12m
體長:14cm
毒性:x
食用:x
保育:x
棲息: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北、南、東、東北、澎湖、小琉球、綠島、蘭嶼、東沙、南沙
蘭嶼分布:全海域
形態特徵: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7-2.0倍。吻短而鈍。
     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
     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
     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31-34個。
     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圓形,硬棘IX-X,軟條16-18;
     臀鰭硬棘II,軟條13-15;胸鰭鰭條18-20;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
     體一致呈橘紅色或略偏黃,體側具1-3條白色寬帶;幼魚具3條,
     但最末帶沒有貫穿尾柄,隨著成長白色寬帶逐漸消失而僅剩眼後之橫帶,
     成熟之雌魚體色較暗。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潟湖及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12公尺。和海葵具共生之行為,
     喜歡共生的海葵有Physobrachia ramsayi等,體表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
     行群聚生活,雌、雄魚均具有護巢護卵之行為,
     通常由一隻體型最大之雌魚帶領一隻體型第二大且具生殖能力之雄魚,
     其它成員包括無生殖能力之其它中成魚和一群稚魚。
     當最大雌魚失去後,則依雄性之順位變性成雌魚而遞補。
     以藻類、魚卵和浮游生物為食。

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nEO_IMG_【紅小丑】白條雙鋸魚(Amphiprion frenatus).jpg nEO_IMG_【紅小丑】白條雙鋸魚(Amphiprion frenatus)1.jpg nEO_IMG_【紅小丑】白條雙鋸魚(Amphiprion frenatus)2.jpg nEO_IMG_【紅小丑】白條雙鋸魚(Amphiprion frenatus)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3D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